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文艺

历史的温度有多高

2018-06-21 11:54:57来源:用户投稿作者:事件也是关于人的事件

■冷 冰

时间显现的形式似乎很简单,不过昼与夜交替,不过四季轮回,不过年年复年年,但其中却又蕴藏了无尽的宝藏,读史、知史得真意者,在人类社会的常道与变道中游刃,将生活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了然于心,于是也便知了现在,看到了未来。

用一周的午休时间看完了赵海峰的随笔集《历史的沸点》,慨叹作者深藏不露之才的同时,更为之欣喜,为之骄傲。赵海峰的本职乃国企员工,但酷爱历史。热爱培育出的优良果实不仅悦己,现在开始惠及他人。

秦至汉,乃中华民族立国之始端,从政治体制、文化仪轨等方方面面为后世奠定了基础!秦王朝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建立中华民族的经济基础,但同时也上演了“焚书坑儒”的悲剧。汉朝开疆拓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中华以儒学为本的文化传统,其外战匈奴,国内推恩,尽显文治武功韬略的风采乃中国历史的华章。说不尽的秦汉,人才辈出,他们在赵海峰的笔下精彩飞扬,涌现出层出不穷的“沸点”之状。

从秦灭六国到三国归晋近500年的中国历史风云铺展开来,浩浩汤汤,作者摘叶分花,找寻“历史的沸点”,赵海峰在前言中说:“历史从来不是冷冰冰的,而是有温度,有沸点。”

呈现给读者有温度的历史,这是作者的写作观,我以为也间接表明了他的历史观——历史,是人的历史,历史的温度便是人的温度,这温度来自历史有血有肉的各色人等。所谓“历史的沸点”,是成者王侯败者贼,是朝代更迭的瞬间高潮与低谷,是生死关头的抉择高下与去留。《历史的沸点》用35个章节将秦汉三国中的“沸点”一一呈现出来,成了作者舀取时光之水、煮文字之茶的水源。

水源常在,沸点难寻且要烧柴煮开。中国历史史料丰富,哪些是“沸点”,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人的认识局限性、文化素养及了解事实的有限性决定了各自的历史观。赵海峰非专业治史者,他采取的是通俗路线,老老实实的态度——将史实做基础,辅以合理的想象,以历史发展过程为主线,以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重点,和读者一起寻找历史的“沸点”所在。

书中,赵海峰所引导读者看的“沸点”我感觉总体偏重人物,而这些人,又以王侯将相居多,如秦始皇、吕不韦、刘邦、李斯等。我理解,作者之所以选择这些人,可能是考虑人是历史的创造者(事件也是关于人的事件),高处风云多,他们所带起的历史筋脉比其他历史人物会更多一些,毕竟500年历史撑起来是需要庞大容量的,何况历史舞台,朝代更迭是时间轴上最好辨识指认的标识。从另一个角度讲,高视角俯视,如果能够看清个人与时代的关系,也就看清了历史的某些面目,找到了某些历史规律,而这些,不正是读史、看史、识史的目的吗?将目光越过那些置身高处的人的肩膀,去发现其背后的繁复的历史纷纾历史在他们身上,历史也在他们之上。再换一种角度,历史也是书写者的个人历史,每一部史书都是历史的一个剖面。

帝王将相虽已远逝,但读起来却是趣味盎然,这也是这本书最大的亮点。此书正在网上热销,在当当、京东等网站占据了此类图书的热销榜中的席位,在汗牛充栋的史书书籍中,可谓难得一见。把历史写得如此有趣,成为大众史学读物,赵海峰的写作初衷应该是达到预期了。

《投资“奇货”的回报率》《别拿亭长不当干部》《“民选皇帝”的晋级之路》等篇什,仅从题目即可感受到它的当下语态气息,大众化,接地气,甚至糅合进时尚的味道。通篇的白话味道更强化了文章的通俗性,这可能与这本书稿的出处有关——这是作者在荔枝电台开设的“海峰的历史课”的讲稿,可讲的,必然亦好读了。

通俗好读不难,难的是在通俗好读基础上的思想深刻,所谓的抵达深入浅出之境也,读罢掩卷,我以为赵海峰的讲法达到了此境。比如给我印象较深的第五讲《“老鼠哲学”的失败》,从秦朝重臣李斯的生存哲学角度,将个人性格命运与秦朝兴衰联系在一起,另外还有《谁说文人骨头软》《不靠谱的义父子》等篇亦颇为可观。

时间显现的形式似乎很简单,不过昼与夜交替,不过四季轮回,不过年年复年年,但其中却又蕴藏了无尽的宝藏,读史、知史得真意者,在人类社会的常道与变道中游刃,将生活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了然于心,于是也便知了现在,看到了未来。与赵海峰这样青睐历史的人在一起是有趣的,以史为可观、可鉴、可饮、可用的资源,也是能知进退明远近之意,以至像赵海峰这样制造出自己的“沸点”吧。

历史确实是有温度的,它的温度有多高,只有创造历史的人知道,因为人是历史“沸点”的制造者。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