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花开满苑芳
2013年的初冬,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龙门车务段办公网上的一个文学专栏《龙车苑》引起了干部职工的广泛关注。《龙车苑》以数千字的篇幅,点评唐代名将郭子仪、解读五代时期山水画《匡庐图》、讲述作者的心路历程、教授摄影技术,另有数篇散文和诗歌。专栏里尽管没有华丽的装饰,却散发着文学本身的书香雅韵,犹如清风拂面,令人耳目一新。
6年来,《龙车苑》盈盈地承载着文学的点点星火,满满地记录了龙车人的工作生活,从起初的寂寂无闻、关注寥寥,到如今赢得越来越多的认可、期待和参与。看着这些,车务段的文艺青年们心里乐开了花。
他们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
龙门车务段的青年人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尽管工作与风花雪月并不相关,但丝毫不妨碍他们释放自己的文学热情。他们是站台上暖暖微笑迎送旅客的客运员,是货场上满脸煤灰指挥装卸的货运员,是扒着火车风里来雨里去的调车员,文学的梦想、共同的爱好把他们聚到了一起。
起初,这些文艺青年只是私下里交流对书或电影的感悟,偶有得意之作,彼此传看。为了方便职工们交流,该段党委在办公网上开辟《龙车苑》专栏,集中刊发大家的文学作品,不曾想小试牛刀后一发不可收拾。爱好文学的职工们建立起微信群,组织采风活动,举办读书会、观影会、茶话会,参与的人不断增多。
人多了,思维也变得活跃起来,与爱读书的人聊一聊《文化苦旅》,一篇书评就跃然纸上;与电影迷谈一谈《致青春》,影评也就源源不断。旅行爱好者、摄影达人、育儿专家,大家在《龙车苑》上聊想法、话经历,专栏关注度逐渐上升,投稿数量不断增加,也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它既有文学的梦想,也有生活化的表达,它接地气儿。车务段组织了太行山骑行;车站举办了一场篮球比赛;老贾教子有方,孩子书法有造诣;小郑爱旅行,才去了湘西凤凰城……身边的故事总叫人津津乐道,通过这个专栏,原本并不相识的老贾和小郑,一下子就亲切了起来。
它聚人气儿。有能力的老写手、新文友聚在一起,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风格思路,大家彼此交流,又会有全新的感悟与认知。于是,写东西的人越来越多,栏目内容愈发丰富,常看常新。
它也有灵气儿。文章里有春日桃花灼灼,有三秋桂子飘香。透过时光的幕帘,还能看到司马迁刚刚放下刀笔,凝视竹简上的文字,如痴如醉,仿佛已看到《史记》这皇皇巨著光耀万世;清澈的济水旁,白居易发出感叹:“自今称一字,高洁与谁求?惟独是清济,万古同悠悠。”巍峨的太行山下,韩愈送别李愿,写下“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诗词意境悠远。风景、名人、诗句交织在一起,承载着当地厚重的文化。
坚守文学梦想,这里不仅是文艺青年们的精神园地,也是龙车人的心灵家园。龙门车务段管辖的25个车站或分布在偏僻乡村,或隐没于巍巍太行,只有极少数靠近县城。很多职工数十年坚守在山区小站,品味着乡野的朗月清风,分担着大山的深沉寂寥,专栏上的诗文,抚慰了多少龙车人的心。
车务段里还分配来许多大学毕业生。这些年轻人在小站书写着自己火热的希冀和期望。有的老同志退休了,也不忘写上一篇文章,回忆在工作中留下的点滴汗水和美好记忆。春华秋实,这里记录了龙门铁路人的传承与责任。
文艺的梦想可以很小,如萤火微光,却很纯净,似冰清白雪。它又很大,以自己的方式提醒着人们,抬起头来可见天阔云舒,与生活相伴,还有诗和远方。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铁路资讯
- 农历小年车票开售 铁路春运售票超1亿张08:09
- 这一年,你的平安有铁路人在守护08:09
- 京张“四电”通过初验08:08
- 铁路新装备拉动“公转铁”08:07
- 推进安全生产整治有新招08:06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