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非铁路专家梁启明
坦赞铁路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援助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的友谊铁路,东起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中部的卡皮里姆波希,全长1860.5公里。这条由中国政府援建、堪称奇迹的艰巨工程,经过8年的勘察修建,于1976年7月建成通车。它为非洲内陆国家提供了新的出海通道,被非洲人民称为“自由之路”和“友谊之路”。坦赞铁路的建成和成功运营,离不开一批批远赴非洲的中国铁路专家学者的奉献。日照车辆段梁启明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梁启明1958年参加铁路工作,2002年6月退休。这位已经75岁的老人满头白发、精神矍铄,天天带着一群老街坊们打太极拳、舞太极剑。谈到自己远赴非洲的那段经历,老人家一脸的兴奋。
对于坦赞两国铁路工作人员来说,由于没有任何管理经验和管理制度,坦赞铁路最初运营急需中方铁路专家手把手的指导。1979年8月的一天,时任济南西车辆段列检主任的梁启明突然接到通知,他被选为援助非洲的中方铁路专家之一,要远赴非洲,协助做好坦赞铁路的运营管理工作。
当时梁启明36岁,两个儿子大的11岁,小的7岁,正是需要照顾的时候。这一去,家里的重担只能落在妻子身上了。妻子非常理解他,家人的支持让梁启明心里踏实了许多。1979年12月,梁启明和其他铁路技术人员飞抵坦桑尼亚,开始了援非之路。
梁启明工作的地方在坦桑尼亚一个叫姆林巴高坡试验所的地方。这个试验所的主任是坦桑尼亚开国总统尼雷尔的孙子卢森德。
劳动纪律涣散是梁启明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例如早上交接班时间,上班的工人有的扛着一根甘蔗就来了,边啃边点名,有的嘴里吞着香蕉、抱着椰子。有时工人犯点小错,管理人员不分青红皂白直接开除……梁启明从整顿作业纪律抓起,帮助卢森德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制度。他每天都去所里,解决生产中的各种技术难题,不定期抽查工人们的作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卢森德沟通。对于工人犯的小错,他一点点引导卢森德:“我们好不容易培养出的技术工人,不能说开除就开除呀。”“要先从批评教育开始,要让职工有改正错误的机会。”卢森德认真采纳,稳定了职工队伍。
一次,工人们在更换轮对时,发现新换上的轮对与对侧轮对直径误差大,换了几个人反复测量还是如此,耽误了很长时间。卢森德只好去请教梁启明。梁启明到现场一看一过问,心里立马有数了。原来工人们放着本该测量的对侧好轮不量,纷纷去测量换下来的废轮。令人哭笑不得的一幕让他决定给工人详细讲解货车理论知识。梁启明前后组织了6次培训班,通过翻译一句一句地来回传达,将货车结构、列检作业标准等知识一点点传达给非洲工人,提高了他们的技术水平。
在姆林巴,梁启明遇到了生活上的许多难题。第一个是生活环境闷、热、潮。姆林巴位于赤道附近,太阳直射,气温经常维持在36至38摄氏度之间,有半年时间连续下雨。在这种湿热环境里,梁启明每天晚上睡不好觉。那里蚊虫多,白天躲也没处躲。幸亏他们带了蚊帐和风扇,晚上入睡时没有被蚊虫叮咬。第二个难题是没有干净的饮用水。梁启明用白矾净化水,待泥沙沉淀之后,再支起炉灶把上层的水烧开了喝。就这样,梁启明与其他专家组成员在万里之外的非洲,努力克服生活上的诸多困难,终于适应了当地的气候和环境,适应了当地人的生活。
这次援非行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各项管理制度已经建立并日趋完善,一批能熟练掌握技术业务的人才逐渐成长起来,一切都能满足生产需要了。雏鸟羽翼渐丰,1980年10月,梁启明和其他专家们回到了祖国。
回国后的梁启明凭着一股实干、钻研的精神投入到祖国铁路建设事业中。他先后参与筹备了兖石线、石臼所车辆段建设,组织制定了多项规章制度、路港协议,完善了货车翻后整备作业标准,为日照车辆段与日照港技术交接等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铁路资讯
- 农历小年车票开售 铁路春运售票超1亿张08:09
- 这一年,你的平安有铁路人在守护08:09
- 京张“四电”通过初验08:08
- 铁路新装备拉动“公转铁”08:07
- 推进安全生产整治有新招08:06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