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文艺

读《围城》有感

2018-12-09 13:39:56来源:用户投稿作者:张煜尧

很多图书推荐榜中都有《围城》,还未看此书,先知道了“婚姻是围城”的比喻。让我误以为,这是写一个人单身自在,结婚后又想逃离的,关于婚姻琐碎的故事。以至于,我一直都没兴趣读它。

偶然一次机会,旅途中朋友带了这本小说,百无聊赖的情况下我才读了它,相见恨晚。

我才发现之前听到的很有趣的话,全找到了出处,比如“在驴子眼前挂胡萝卜引笨驴往前走”的妙招。再比如“结婚前需要先一起长途旅行一次,如果一个月舟车劳顿双方还没彼此看破生厌,吵嘴翻脸,还要维持原来的婚约,这种夫妇保证不会离婚”的建议。还有最著名的对婚姻“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的判断……这些话多次被人引用,可见影响很广。

人们熟知“婚姻是围城”这个比喻,好像这是多么准确的公理。好像男主角方鸿渐陷入了围城有多么冤枉与可惜,好像婚姻糟蹋了他这个主角似的。

读完这本小说,才明白,很多人引用这句话,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男主角方鸿渐的家境很好,遇到了肯出钱栽培他去国外深造的岳父,遇到了肯高看他一眼的苏小姐,遇到了迷恋他的唐小姐,遇到了仗义助人的赵辛楣,遇到了独立自强的孙柔嘉……这些出现在他生命中的人都是现实中,人们可遇不可求的良师益友和好人脉。

可惜方鸿渐不求上进,拿着岳父的钱在外国吃喝玩乐,不学无术,又一次次把好机会糟蹋浪费,是典型的纨绔子弟。别人再怎么帮他,好机会如何眷顾他,他也会坐吃山空,最终潦倒落魄。

我认为钱钟书先生塑造了一个不求上进的人。如果人们读完,断章取义把“婚姻是围城”作为这本书的主旨,对方鸿渐的负面典型却没有批判和思索,真是浪费了作者的用意,买椟还珠了。围城不是讽刺婚姻的,而是讽刺方鸿渐的,他做什么都会把结局走成困局,造出一个个围城。

起初我对自己的判断有些犹疑,也怕自己曲解了,再读杨绛先生的附录,印证了我的判断。杨绛先生道出男主角的由来:“方鸿渐取材于两个亲戚:一个志大才疏,常满腹牢骚;一个狂妄自大,爱自吹自擂。”钱先生的序也说他想写中国的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

因为先入为主的误判,我险些错过一本文笔诙谐的经典好书。

生活中有没有其他的事,是因为误判和误导,而错过的呢?

我想起一次买苹果的经历。我偶然买到一种很好吃的苹果,再次去购买时,正巧有两个女孩儿从旁边经过。一个问另一个“这苹果好吃吗?”另一个果断的回答“不好吃1。问的人再问“你吃过?”果断回答的那个不吭声了。

很显然,回答“不好吃”的那个女孩儿并未尝过这种苹果。但提问的那女孩儿没多想,就相信了她的话,一走了之。

这可是四川大凉山的冰糖心苹果啊,又香又甜,很好吃的一个品种。她为什么轻易就相信了一个没经历就否定的人的话呢?

细想来,也许很多事都应该在脑子里多画个问号。书未读,从别人那听了断章取义的话,就会曲解了书的主旨,可能因此错过一本好书。

人和事物,若不接触和了解,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听风就是雨,无异于提线木偶。别人的是非判断,也只会变成“罗生门”和“有色眼镜”,欲益反损,甚至可能因此错过了良师益友,焚琴煮鹤。

好与不好,不能听别人说,还得有自己的判断和主见埃

上一篇:责任大于能力
下一篇:钻孔桩的自白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