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疯魔,不成活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月亮与六便士》的书名,来源于作者毛姆的朋友开的一个玩笑:“人们在仰望月亮时,常常忘了脚下的六便士。”
六便士是当时英国货币的最小单位。月亮代表了理想,六便士代表了现实。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在现实之中,只有很少数的人活在理想中。也许那些活在理想中的人,如同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一样,常给人孤僻怪异,无法让人理解的感觉。有人这样评价他“如果你觉得他刺眼,那只不过因为他太真实了。”这句话非常贴切,适用于任何如思特里克兰德一样的人。
思特里克兰德在追寻理想的路上,没有任何一份工作可以做的长久。他的生活贫苦落魄,但他从未放弃心底对绘画的热爱。他总是做点零工,干的事情没有超过两个月的,赚了点钱,够买绘画所需,够一段的生活所需后,就藏起来独自去创作。就像《冈仁波齐》这部电影中,藏族汉子尼玛扎堆带领的朝圣者,一路磕着长头,没有了路费,就一起打了两个月的零工,赚取了生活所需之后,又继续起了朝圣之路。他们赚取钱财的目的,不是为了储蓄,不是为了贪欲,而是为了心底的信仰和理想。
初看《冈仁波齐》时,我还有点懵懂,在读过《月亮与六便士》之后,突然间明白了许多。
《华严经》中有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有多少人是在赛跑中,看到了鞋带没系,埋头于打出一个漂亮的蝴蝶结,而忘记了自己最初的目的是想奔跑呢?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一个世纪前就被表现得如此深刻和淋漓尽致,足以说明为什么作者威廉•萨摩赛特•毛姆的作品会成为经典。
也许很多人会被男主人公的才华和经历所吸引。但我却对作者描写的荷兰画家施特略夫的妻子勃朗什记忆深刻,给我很多思考的也是这一角色的悲惨结局。正如毛姆的评价那样:她的一切都是虚无的,没有任何价值。
除了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男主人公的才华。作者对于书中三个女主角的描写,也许想带给人们更多的思考。不同的女人面对同一个男人时,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又分别有各自不同的结局。独立坚强的思特里克兰德太太;依附冲动的勃朗什;为爱奉献且坚定的爱塔,你会更欣赏哪一个呢?
思特里克兰德的原型是法国后期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我特意查看了高更的画作,才发现原来在很久以前,我就看过他的画。明亮的色彩,独特的构图,朴拙自然的画面,能给人过目不忘的深刻印象。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他是个与众不同的天才。
触手可得的“六便士”与遥不可及的“月亮”之间,也许只差一个“思特里克兰德式”的舍弃与坚持。
到底是才华成就了他?还是坚持成就了他?
每个读者的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铁路资讯
- 农历小年车票开售 铁路春运售票超1亿张08:09
- 这一年,你的平安有铁路人在守护08:09
- 京张“四电”通过初验08:08
- 铁路新装备拉动“公转铁”08:07
- 推进安全生产整治有新招08:06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