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文艺

三画巴山 光辉落墨

2019-01-10 08:17:25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铁路乘客

■本报 唐 茹 本报 李 珂

初冬的午后,阳光仿佛给大巴山镀上了一层金。安康工务段巴山工务车间院墙前,瘦弱的苏光辉以两张木桌为梯,用排笔写下了“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八个红色大字。

苏光辉是一名养路工,闲暇时爱画画。他以大巴山为创作素材,展现新时代铁路人的精神风貌。他的画作多次在全路获奖,他是巴山铁路人心目中的画家。

巴山工务车间文化展室悬挂着苏光辉的画作:有充满力量的铁路工人,有汉江秦川山水画,也有环肥燕瘦的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1973年,苏光辉出生在陕南小镇宁强。小时候家门口供销社的黑板上花花绿绿的粉笔字、海报让他很着迷,他没事就拿着粉笔、铅笔照着画画、写字,这成了他最早的美术启蒙。

1997年,苏光辉退役,成为巴山一名线路工。第一次跟着师傅给钢轨刷标志,他感到既新鲜又好玩。用油漆在钢轨上印上编号、里程、线别等技术数据,相当于给钢轨制作了一个身份证。

这个看似“很文艺”的活,实际是个脏活、累活,人要猫着腰半蹲着、歪着头,一会工夫就腰酸背痛。起初,苏光辉觉得这对练过“童子功”的他来说应该不难,可是真画起来,才感觉到在钢轨上刷字和在纸上作画不一样,刷子一点也不听使唤,每个数字都刷得歪歪斜斜、不成样子。

师傅看了后,将刷子抹上白漆,用白铁皮制作的字模版紧扣在钢轨上,用刷子一点点地“蘸”。苏光辉这才明白刷标志不是画出来的,而是蘸出来的。

师傅说:“工作跟画画一样,你不用心就容易出次品、出败笔。各行都有门道,关键看你是否用心。”这些话深深印刻在苏光辉的脑子里。他把工作当作像画画一样的艺术追求,把技术按照艺术标准来做,砸镐、拧螺栓、拉曲线从不偷懒。

工区缺巡道工,有人不愿意干,苏光辉便主动应承下来。山谷幽深的夜晚,时不时传来野兽的叫声,刚开始苏光辉一个人有些害怕,他就唱歌壮胆,战胜自我。当了10年巡道工,他从未有过违章违纪行为。

襄渝二线通车后,线路实现了全自动全闭塞,传统人工巡检逐渐被高科技的保安手段所替代。在巴山巡道工退出舞台之际,苏光辉把多年的所见所悟,巴山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画了出来。

苏光辉有台老式胶卷相机,一有空,他就跑出去拍大山、黑水河,冲洗出来后,对着照片画画。2008年,他第一次画《大巴山》,工友们很喜欢,说他把巴山的山、水、村庄都搬到了纸上。

国画跟铅笔素描不同,画线条难。苏光辉缺乏书法功底,毛笔落在纸上,缺乏灵秀之美。此外,他还觉得布局难,怎么让山立起来,让河动起来,让景物丰富起来,他并不十分清楚。他说:“有时总觉得画不好,别扭得快哭了。”

一次,西安美术学院的一名学生到巴山写生,苏光辉知道后,一有空就跑去请教。开始对方觉得他也就是三分钟热度,不诚心教。苏光辉就帮这名年轻学生提画板、送饭、选景,硬凭着满腔真诚打动了“小老师”,最后这名学生给他讲了一些画画的基本知识。后来,他还到万源、安康等地买美术书,不断提高自己的功底和艺术素养。他重新创作的《大巴山》在安康工务段举办的职工画展中获得了二等奖。他十分激动,自掏腰包花了几千元,把胶片相机升级为数码相机,这在当时是巴山车间最好的照相设备。

苏光辉画里的主角越来越丰富,他想把雄伟的牛角坪大桥、新大巴山隧道画进画里。他用毛笔画桥、画火车,在传统的中国画里可没有这种画法。恰时,巴山站区举办书画送一线活动,苏光辉与一位铁路书画家结成了师徒对子。这位老师边创作边向他传授经验:“襄渝线的山高,火车在群山中穿越时云雾缭绕。云如果有了层次,就能变得飘逸生动。”

在老师的指点下,2013年,苏光辉第二次创作了一幅有关大巴山的作品《春到巴山》,这幅画把铁路、工区、火车等工业文明场景融入画中。

巴山工务车间党总支是“巴山精神”发源地,创造了40年安全生产无事故的优秀业绩。作为先进群体中的一分子,苏光辉想创作一幅表现当代巴山铁路人科技养路、守护大动脉安全畅通的作品。

为使笔下的人物形象传神,苏光辉用柳条炭笔一遍遍打草稿,一遍不行两遍,学习借鉴名家大师技法,画好了就请工友们挑毛玻两个月时间,他创作了第三幅关于巴山的作品:两米多长的《巴山养路人》。时值全国铁路画展,离截稿日期不到两天,车间专门派车把画送到万源,坐上火车进京。一个月以后,从北京传来喜讯,这件作品入选全路职工优秀书画展优秀作品。

如今,职工眼里的“名画家”苏光辉依然保持着养路工本色,他义务承担了车间板报、宣传画、站区环境美化等任务。他说:“我身在小站,但对艺术的追求从没止步。巴山,就是最好的创作素材。”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李珂摄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