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文艺

叶志权:此生与梦情未了

2024-06-29 23:31:47来源:用户投稿作者:李四雁

从工作到到退休,叶志权一直在追梦路上,足迹遍布沪昆线贵州东段凯里工务段管内的山山水水。他穿苗岭,越侗乡,不惧烈日晒、寒风咬,专注报道小站人春运、暑运、防洪、防断等季节性的感人故事;现场采访“兵头将尾”邰顺军、危石“克星”代利;寒冬腊月进班组、入看守点,报道小站人的坚守和无私奉献精神。为了多写稿,写好稿,常常坐在电脑桌上一干就是好几个小时.....

在单位,大家都称他“叶伯”“铁记者”。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无论到车间还是进工区,只要有时间,他都会积极投入采访一线。漫漫笔耕岁月,热汗浇开新闻花,五大本采用稿件剪贴本,述说着他的那些激情燃烧岁月。   

退休后,叶志权仍然热衷于追梦。每天除了一日三餐,剩余的时间大多在舞动键盘,拍摄图片。凡是熟悉他的人,都很佩服他的执着精神。他成了永远在路上的梦者。  

2024年年初,从北京传来消息,在“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火车头’”全国铁路优秀文艺作品展暨技能比赛文学征文活动中,叶志权以散文《小站,我心中那些抹不去的印记》参评,喜获二等奖。之前,他已是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一个基层站段铁路中层干部能够获得如此骄人的成就,背后有着怎样的艰辛和努力,又蕴藏着多少心血和汗水?近日,笔者怀着仰慕的心情拜访了这位孜孜不倦追梦的人。

乐于奉献 笔耕不辍

一身休闲的装束,一张和蔼的笑脸,初见叶志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平易近人、温文尔雅。1963年,叶志权出生在四川省江油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从小在山里长大,干过一般大孩子没有干过的苦活、累活。虽然说那个时候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是他却用功读书,初中毕业考上高中后,本想将来能成为一名大学生,但家里的情况让他早早就懂得了父母的不容易。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终于选择退学顶岗父职,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弟弟妹妹能够多读书、多好书。

工作后,叶志权被分配到原玉屏工务段从事线路养护工作。工作过程中,酷爱文学的他经常把身边发生的事写成新闻,然后悄悄寄给路内外媒体。从那时开始,他就踏上了一条曲折而漫长的追梦之路。

天道酬勤。或许是苍天有眼,1986年,他的一篇《生命换来的教训》的“豆腐块”被当时的《成都铁道报》采用。当报纸车递到段部分发到各领工区、工区时,一下子成了“爆炸性”新闻,他也因此成了职工心中的“才子”。

一篇处女作的发表,往往更鼓舞创作者的写作热情。叶志权在之后的日子里,把大部分业余时间都投入到了笔耕中。他努力要把自己的才华展现在自己的作品里,展现在世人面前,以改变自己穷困的命运。2013年,他撰写的《小站人,扛起责任与大爱》获贵州省第十一届“新长征”职工文艺创作文学作品类报告文学一等奖。

伯乐识马,慧眼识珠。1990年间,鉴于叶志权在勤于笔耕,小有名气的他被一纸调令调入原玉屏工务段团委,从事青年工作。2004年5月,玉屏至大龙间发生山体坍塌中断行车。他最先赶往现场,采访干部职工抗洪抢险情况。现场溜坍面积很大,处处泥泞,他冒着大雨,扛着摄像机,爬上山顶,拍摄抢险画面,忙碌10多个小时,又到参与抢险的解放军光缆部队驻地采访,新闻稿《众志成城保畅通》很快被《贵州日报》采用。

走进一线,服务基层

2010年10月,叶志权被调到段党委办公室,负责对外宣传工作。外宣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为了不辜负组织的期望,他积极开动脑筋,紧扣山区铁路中心工作,策划选题,与铁路、地方新闻单位沟通联系,争取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一路走来,镜头跟随一线走,笔头围着小站人转。

叶志权说:“每一次采访,总有一种责任心的驱使,与小站人朝夕相处,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一种乐观向上、勇于奉献、热爱生活的精神,感触到的是小站人对铁路运输安全的高度责任,是这个群体对山区铁路最朴素的爱。他们是感动山区铁路、感动苗岭侗乡的小站人1

爱什么,做什么,才会激发心灵的潜力。数十年里,为确保春运、防洪、春运、冬运期间山区铁路的安全畅通。叶志权经常主动放弃休息,扎根一线,看到小站人冒着严寒酷暑战斗在605.540公里线路上,处理线桥路病害,检查桥路设备,扎根职守……他被干部职工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第一时间挖掘报道了《小站人,扛起责任与大爱》、《小站雕塑群》、《相伴白杨》、《守望危岩》、《六个鸡火了,小站人忙了》等新闻稿件被《贵州日报》、《西南铁道报》、《贵州人民广播电台》、《羊城晚报》、《贵州都市报》等媒体刊播,为奋战在一线的职工振奋了精神,鼓舞了士气。

特别是2018年春运、防洪、暑运工作期间,叶志权连日奔波在一线采访拍摄,没有丝毫停歇,完成了《春运,他们是主角》、《安全“守护神”》、《大山深处显赤诚》、《把简单的事情做好》、《“人在桥在,桥在心中“》等现场新闻报道稿件。让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山区铁路坚守的小站职工所从事的工作是高尚的,了解山区铁路“守护神”的艰辛与奉献,扩大了铁路的知名度。

钢轨人生的43年里,那山、那水、那小站、那群人,是叶志权骨子里最在乎的事情。他说:与文字结缘,快乐无比。他用文字讴歌小站人,用图片反映小站人无私奉献情怀。文字和图片成了他实现这一梦想的舞台,更成为了他连接小站和小站人的桥梁纽带。或许,这也是他用激情书写燃烧岁月的初心所在。

退而不休,追梦不停

在朋友眼里,他像火,全身心投入、付出,燃烧自己,照亮周围;在同事眼里,他像水,不避艰辛困苦,不怕回旋曲折。

颐养天年的时光里,叶志权不甘浪费光阴,报名进入凯里市老年大学。让他动心的是这里的团结友爱和互帮互助。他情有所钟,于是趣味盎然开辟了一条新的追梦之路。

“这些年来,我收获的都是精神食粮,在艰苦的追梦之路上寻觅快乐和满足,收获了精神的慰藉和欣慰。我也一直坚持下午,决不会止步!在追梦之路日复一日,他辛勤耕耘,呕心沥血,殚精竭虑。

每天不厌其烦的行走在追梦旅途上,键盘在手底下噼里啪啦作响,相机和手机不离身。他的每一种想法,每一次经过雕琢的文字图片出现在报刊台网上,总能感染一部分身边同事和朋友。

心态决定成败,任何事情只要用心去做,不管能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只要用心去做,每件事都是有意义。2月底,叶志权以“破壳而出”为题,仔细分析了几十年厮守青灯的不易,完成了杂文集的整理。近期,他以“岁月的痕迹”搭建了散文集框架;以“词海泛舟拾翠”搭建了词曲集框架。他说他就是为了想抓住一些什么,留下一些什么,让自己在追梦过程中,快乐远远超过寂寞。基于感动,源于责任,始于追梦。一页一页,任思想放歌;一字一句,看梦想跳舞。那一篇篇文字、一张张图片变成袅袅音符轻舞飞扬。而一笔一画,如一点一滴,不舍其小,汇成汪洋,惠泽那渴望进取的心。宛如大山深处汨汨流淌的那一汪清泉,年复一年,滋润着心田。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