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腊月,年味浓起来。此刻,我总会想起儿时张贴年画的情景。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那时物质相对匮乏。一进入腊月,父亲和母亲总会腾出时间把家里的角角落落打扫一遍,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墙壁上破旧的年画都会撕掉,留下光溜溜的墙面,母亲左看右看,自言自语道,“过年了,得要再贴上几张年画。”我们一听,兴奋地央求跟着一起买年画,那是童年最快乐、最幸福的事儿。
购买年画时,集市上总是热闹非凡,花花绿绿的年画让人眼花缭乱,有喜欢这张的,有喜欢那张的,一家人商量来商量去,还要根据自家的经济条件来选购。那时候,年画的品种大多是“年年有余”、喜鹊、松鹤、寿桃、生肖画之类,大张画有《胖娃娃骑鲤鱼》《春牛图》等,还有《天仙配》《嫦娥奔月》《宝莲灯》中的人物画,也有《红灯记》《红色娘子军》《草原英雄小姐妹》等电影插图画……记忆中,那个可爱的胖娃娃抱着一条红色的大鲤鱼,下面写着“年年有余”的年画,每家每户墙上都有。
贴年画是父亲的事。父亲在年画背面抹上糨糊,两手各捏着年画的一个角在墙上比量,我们站在旁边变成指挥官,再高点、再低点,再往上挪挪,再往下移点……有时我们的眼力也会出问题,待年画贴好了,仔细一瞧发现贴歪了,父亲赶紧揭下,再补上点糨糊重新贴上,五彩缤纷的年画让光秃秃、灰暗的土坯墙顿时亮堂起来,简陋的小屋在年画的映衬下变得熠熠生辉,增添了不少过年的喜庆。此时,我们仿佛看到了蓬蓬勃勃、红红火火的的春天。
换上新年画、贴上春联,年的味道被渲染得醇厚香甜。等到母亲烧好年夜饭,一家人围坐桌前唠家常,畅谈一年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展望对新年美好的向往。
如今,贴年画已经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每到年关,大家忙着去超市采购年货,奔波于各大酒店预订年夜饭,再也难见散发着墨香气的年画了。于我而言,记忆中的年画却丝毫没有褪色,因为它温存在我的记忆中,温暖着旧日的时光。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