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二七纪念馆.jpg

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以京汉铁路工人为主体的一次伟大的工人运动。她为我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是党由创立时期转入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次启明运动,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实,建立了武汉二七纪念馆。

该馆是全国最大的“二七”专题性纪念馆,1956年11月5日定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隶属郑州铁路局,武汉铁路分局和分局工会。

武汉二七纪念馆由老馆和新馆组成。老馆位于汉口北郊的江岸,建于1956年12月8日,1963年2月7日开放。新馆建成后,绝大部分陈列品迁到新馆,原陈列馆改为纪念堂,仅陈列“二七”大罢工中英勇献身的林祥谦、施洋等51名烈士的生平事迹及主要烈士的塑像。纪念堂的正前方矗立着用花岗岩砌成的高12.6米的纪念碑,碑身正面镌刻了毛泽东于1958年9月16日题写的“二七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碑座正面是碑徽,刻有铁路路徽、火炬和“1923”的字样,周围是齿轮、五星和红旗,象征工农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高举革命火炬,踏着“二七”烈士血迹前进。两侧为浮雕,形象地反映了“二七”大罢工斗争的壮烈场面,背面是长方形白玉石雕成的武汉市各界人民敬立的碑文。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史料的不断充实,老馆已不能满足国内外人民参观的需要。湖北省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决定易地新建纪念馆,并于1976年破土动工,1987年2月7日开放。新馆占地27500平方米。跨进门楼是一座高7米的雕塑,这座雕塑系纯金属铸造的机车动轮,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二七”运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火车头。雕塑和主楼之间是4000平方米的中央广场,广场两边为宽阔的园林。主楼高10米,横跨度80米,为天井式两层楼房,建筑面积3671平方米。大楼正上方镶嵌着胡耀邦于1985年11月19日题写的“武汉二七纪念馆”。一楼前大厅整个墙面是一幅宽19.5米,高7.5米的大型壁画《二七之光》。这幅壁画从下至上沿着“受压迫——反抗斗争——继往开来”的历史主线展开,既反映了历史事件,又展现了时代脉络。一楼中央为报告厅,可容纳600余座席。 报告厅两侧是两方对称的天井。天井四周安排了贵宾室、办公室及辅助展厅。

展览大厅设在二楼,面积1200平方米,分三个展厅七个部分:展出了在党的领导下,京汉铁路工人的觉醒和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详细地展出了京汉铁路工人为了争得成立总工会的自由,与军阀及其背后的帝国主义者进行惊心动魄斗争的悲壮场面,展出了“二七”惨案发生后国内外支援的生动情景,还展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现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字、题词、著文、绘画,给予“二七”大罢工的高度评价及解放后党和政府在武汉地区和其他地区建立纪念“二七”大罢工建筑物的656 情况。

该馆馆藏文物662件,其中书籍报刊等488件,实物174件(含原件86件,复制品43件,仿制品45件)。展厅实际展出实物89件,其他文字和照片资料790份。辅助展品有雕塑3个,沙盘2个,油画7幅,电动示意图9个。

纪念“二七”大罢工的建筑物在武汉市还有:洪山施洋烈士陵园,江岸火车站林祥谦塑象,复原了京汉铁路江岸分工会旧址和汉口花楼街施洋故居,形成了进行“二七”革命传统教育的参观网点。

为了解决碑馆分离,湖北省委、省政府最近决定,按原设计计划,将老馆纪念碑迁至新馆主楼正前方,建立高达27米的“二七烈士纪念碑”。

武汉二七纪念馆全年开放,每天上午8:00—11:30,下午2:00—5:30接待各界观众。

该馆从老馆开放至现在,共接待国内参观297万余人次,共接待90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和港、澳、台同胞8300余人。多年来,该馆先后同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河南省总工会的工运研究室,长辛店二七纪念馆,郑州二七纪念堂,湖北省竹山县党史办等单位合编出版《二七选编》、《二七革命斗争史》、《林祥谦传》、《施洋文集》等书。近来,该馆还编辑了面向青少年学生、青年工人的通俗宣传小册子《二七革命斗争史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