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哈铁报讯,今年46岁的刘勇胜在海拉尔工务段鼎鼎大名:2015年6月,他设计研发的道岔大轨件加工器械,当年就为段节省设备运用和成本支出费133万元。2012年至今的4年里完成3项技术革新,2项获全局科技创新成果奖,累计为单位带来1000余万元的成本节支收益。
首先惊叹,仅仅一个人就能带来如此大的节支能量。
细读他的事迹,发现了几个闪光点:一是他带领攻关小组研发的静弯机,实现了对26个以往无法定性及疑似伤损钢轨的伤损结构、走向、位置的准确研判。就是说这项技术解决了无法准确研判钢轨故障的技术难题。判断不准或根本发现不了险情,对列车运行安全该是多大的威胁?不治已病治未玻在使用静弯机探测伤损轨70根后,该段已连续4年未发生线路“三折”。试想一下,这无形价值该是多少?二是通过百天试用期后,于当年申请了国家专利。如果在专业厂家购买此类产品要40多万元,而他们自制的静弯机仅花4.5万元,而且专利本身就可以转化为金钱。他设计研发的宽准混合菱形交叉砼枕道岔,在满洲里口岸站成功投用,并获得全局科技创新成果奖,截至目前,国内尚无同类技术。这再次证明了一点:科技就是价值和生产力。三是钻研精神铸就了他的成功。闲暇之余书不离手,爱琢磨肯钻研,反复修改反复试验,每项成果都透出他的辛劳和无悔的付出,同时也彰显出自身不可替代的价值。
由此想到,如果我们都能像刘勇胜一样热爱岗位热爱自己眼前的这份工作,爱学习肯钻研,每个人将挖掘出多大的潜力?更重要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的企业必将焕发勃勃生机。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