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雪艳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先当兵,后从警。作为一名党龄26的老党员,老范曾在列车上值乘十年,服务旅客上百万,获得荣誉无数,当迈入不惑之年后,他又主动请缨到条件最艰苦的巴山警务区驻守。面对复杂而艰苦的环境,这个平凡、质朴、热心的老党员始终不忘责任,凭借 “眼勤、嘴勤、腿勤”,对沿线基础数据、社情民意了如指掌;用真情打动着周边的群众;用默默的付出守护着警务区的一草一木。
巴山警务区位于襄渝铁路线中段,辖区山峦叠嶂,桥隧相连,突发事件易发多发和治安管控难度大同时并存。2014年,在乘警支队工作的范雪艳一次跑车时得知巴山警务区现状后,主动请缨来到这里,他以站为家,摸清底数,坚持打、防、管、控相结合。为争取群众对自己工作的支持,他积极和村民打成一片。遇到村民肩挑背扛,他会主动上去挑一肩;遇到村民赶集货物卖不完时,他会代为保存。他经常走进学校和村民家中,利用路外宣传的机会了解孩子们和村民的困难,为急需帮助的人群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由于范雪艳亲民爱民,没有一点警官的架子,因此,村民们只要一见到他就会亲切地叫他一声“老大哥”。巴山地处贫困山区,经济落后,很多村民都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里。在一次入户宣传中,范雪艳认识了留守儿童小东鹏。小冬鹏的父亲早年因车祸去世,母亲身患重病却仍坚持在外务工,家里只有年仅8岁的小冬鹏和年近80岁的奶奶相依为命。得知小冬鹏的困难后,家里条件并不宽裕的范雪艳义无反顾地把小冬鹏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他将儿子小时候的衣服和课外书都送给了小冬鹏,每月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300元给小冬鹏作为生活费,并隔三差五地为小冬鹏家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和学习用品。小冬鹏把范雪艳当爸爸一样看待,每个周末都会到警务区让范雪艳为自己补习功课。在范雪艳的帮扶下,小冬鹏的学习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每逢六一儿童节,范雪艳都会到学校和孩子们一起过节,给孩子们拍照,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他还邀请留守儿童到警务区做客,让孩子们通过电脑和在外打工的父母视频聊天。 范雪艳心里时刻装着巴山的孩子们,孩子们也把他当作最亲的人,遇着就喊“范伯伯”。
驻守巴山两年多,范雪艳就以自己的真情换来了山区孩子们和沿线群众的亲情。警民一家亲,他驻守的警务区因此常年未发生过一起危及铁路行车安全的各类案件。正是一名老党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范雪艳用长期的努力不仅在巴山搭建起了一座警民连心桥,也成为了保卫千里铁道线安全畅通的坚强基石。(杨长空 郝黎俊)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