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改貌扩建项目因业主要求提前使用,又增加了大量的工程量,工期十分紧张,为圆满完成业主的要求,中铁十一局建安公司先后抽派了150人成立了突击队协助改貌扩建项目,一场大会战从此拉开了序幕,这里要讲诉的是一个默默坚守岗位劳动者匠心筑梦的故事。

李树清,78年云南兵,共产党员,今年59岁。从兵改工到现在一直在一线工地,曾担任过司务长、材料员、电焊工、炊事员、调度员等岗位。他在工作中,坚持发扬“工匠”精神,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对工艺创造一丝不苟,对完美无瑕孜孜追求,他对工作的执着,对责任的担当,用实干、敬业的“工匠”精神,默默无闻的奉献着。

再过一年的老李就要退休了,他所在的贵阳岐山安置点项目已接近收尾,工地上不那么忙了,老李决定叫妻子过来带她玩一玩,谁知妻子来了第二天他就被通知临时被抽到大会战的贵阳改貌货场项目了。

不知听谁说老李菜炒的相当好,领导决定叫他担任改貌突击队项目厨师,老李从一名调度变身成了一名厨师。原突击队60多人,他一个人炒菜做饭,从早上5点起床一直忙到晚上9点。听说在原项目的妻子拉肚子生病好几天了,他就叫办公室把妻子接到了现常因为工序交叉多,又是既有线施工,安全隐患也多,公司陆续抽来安全员、技术人员来支持,再加上交叉工序还涉及电务、铺轨、监理、信号、工务等配合单位,吃饭就餐的人数一下上升到150多人,又要洗碗又要摘菜,给他安排了两个帮厨工还是忙不过来,妻子主动帮起了厨,饭后又和老李一起把食堂餐厅打扫的干干净净。

老李每天想方设法为大家搭配合理的饭菜,他说大家在现场干活很辛苦,吃好了才有劲干活。他告诉办公室采购人员尽量不让每天的菜重样,变换个口味。有工人回来晚了没饭再打开灶火下点面条煮点饭。老李的大锅菜炒的色彩又好看又好吃,深受职工的喜欢。早上他一个人煮一大锅稀饭,炒好咸菜,热好馒头,妻子怕煮稀饭的不锈钢锅太重太烫想爬起来帮他一把他不让,一个人把60多斤的稀饭大锅端下来,根本就没想到自己已经是59岁的人了。

150多人就餐每天每顿的饭要做6盘,大约60斤,一袋多的大米,老李也一个人扛起来倒进盆里洗。菜每顿四个菜要炒16锅,后来换了一口大锅也是炒8锅。厨房里四个人从摘菜到洗菜切菜炒菜就要3个多小时,帮厨的两个女同志说,饭刚塞到嗓子眼就又开始准备下顿了。看见老李一直在忙,妻子又心疼又气“李树清,你叫我来就是干活的啊,我60多岁了,干不动了,我要回家去。”边对着老李叫喊边快速切菜,老李叫她休息会,妻子说:“我切快点,你就能轻松点!”开饭的时候妻子帮着打菜端饭,中午晚餐那一盘米饭有十几斤,妻子瘦小的身子在厨房餐厅里穿梭,老李看在眼里很是愧疚。

闲了的时候我问嫂子怎么认识他的?怎么就嫁给了他?李师傅的爱人说:当年他是部队的司务长,我是食品厂的收银员,他去买肉结账一来二往就认识了。我姐姐说他这个人不错,我也觉得他老实本分,就嫁给了他。以前也跟他吵过很多架,因为家里他什么都不操心,他在工地,两个孩子都是我带大的,现在我们老了也不吵了,缘分吧。”

问李师傅累吗?他说是有点累,不过就累大会战这一个来月,坚持一下就过去了,大家都很辛苦,我这不算啥。下雨了天气转冷,李师傅想着工地上不能回来吃饭的防护员测量员太冷又抽空熬了一大锅姜汤送去去寒,天黑的时候同事们都回来了,热饭热菜准时端了出来,看见大家吃的香甜可口,李师傅露出了满意的笑容。